未央询

十八章 朝臣内斗匈奴乱

咱们接着讲讲赵充国平定西羌凯旋,回朝之后的糟心事。

  赵老将军的性格啥样呢?举个栗子,形容一下:

  您今天偶遇一群黑社会。和他们坐下聊了聊天,喝了些酒。没人会处罚你。

  你今天和你领导的死对头坐一起喝了喝酒……可能你的领导再也不会正眼看你了。

  前者叫法治,后者叫政治。

  赵充国用法治思维,参与政治斗争,相当幼稚。

  赤子之心虽可爱,却悲剧。可以说,如果赵老将军不是有幸侍奉孝宣陛下,只怕会成为第二个李广。

  赵老将军有个朋友叫浩星赐(我一直觉得这名字像言情小说主角23333),他在迎接赵充国回长安的途中,就规劝后将军说:“朝中很多大臣都以为是辛武贤和许延寿出击、斩获才让西羌溃降。但其实有识之士很清楚,西羌已经穷途末路,就算不打最后那一下他们也会崩溃。将军这次写报告的时候,可以将功劳加给他们两个。而不要死心眼的写成是一系列进剿、屯田政策的结果。这才是聪明的做法,将军才会有圆满的结局。”

  这绝对是好话,绝对是为了赵充国好的逆耳忠言。可惜啊,死心眼的赵充国对这类良言向来听不进去,于是乎悲剧鸟~

  赵充国不仅以激烈的言辞对朋友表明自己绝不妥协世故,还把前线那点空降兵扯后腿的闹心事一股脑的向宣帝做了报告。刘询当然听赵充国的了,于是就把辛武贤将军的职号撤销,让他灰溜溜的滚回酒泉郡继续做太守了。

  仗打完的时候是秋天,宣帝奖赏了有功的汉将和羌人,然后在金城设置了属国安置俘虏。这么多投降的羌人扎堆,需要有长官管理,推荐校尉的事就被提上了议程。那个时候赵充国刚好病着,就没参与选举会议。

  由于辛武贤是给急于冒进的皇帝背了锅,大家伙就想着从辛家再选人替陛下还人情。丞相(魏相),御史大夫(邴吉),前将军(我没查着张安世死了之后韩增的前将军是谁接任,也许是冯奉世或者史高),车骑将军(韩增),四位府衙共同举荐了辛武贤的小弟辛汤。

  结果,赵充国一听到这消息,也顾不上自己还在生病,急忙跑过去上奏,说辛汤这小子嗜酒如命,让他去管蛮夷肯定出事。可当时辛汤都已经领受符节、接受任命了。

  知道老将军性子直不懂人情世故,看在他一片忠心的份上,宣帝叹了口气,改任辛汤的哥哥辛临众为校尉。

  结果,好死不死,辛临众......病危。你总不能让一个卧床不起的人去管理羌族吧,这回也不管赵充国怎么在病床上扯着大嗓门反对了,四位府衙再次举荐辛汤。这一下,赵充国算是彻底得罪了辛武贤,被嫉恨上了。

  事实证明,赵老将军确实一心为公才会那么讨嫌。

  辛汤就任之后,果然因为多次酗酒、伤害羌人导致西羌再次反叛。索性浪花不大,但是也让人够闹心的了。

  可怜赵充国老将军,就是因为他的耿直,才引来祸端。

  辛武贤以前做破羌将军的时候,在军中跟赵充国的儿子赵卬闲聊。赵卬说前车骑将军张安世当初得罪过陛下,全靠着父亲说情才能活命。本来是说了就忘的小事,可偏偏辛武贤因为赵充国如实上报军情导致自己被免职和屡次反对幼弟担任校尉的事而怀恨在心。一封举报信就告到了刘询那,说赵卬泄露宫中机密。

  宣帝因为功臣内斗那点事贼心烦,也没管那么多。就定了赵卬随意进入赵充国将军幕府,在司马府中干扰将军的屯兵计划等罪名,将他投入监狱。其实皇帝没想把他怎么样,关几天而已。再说,他也不算太冤枉,打仗的时候确实非议了一些事情。

  没成想,有其父必有其子,赵卬跟他爹一样耿直的臭脾气,认定了自己被小人陷害,居然在监狱自杀了!

  可怜赵充国都快八十岁的人了啊,居然还要承受丧子之痛。这一打击是彻底病倒了,心灰意冷的上书乞骸骨(告老还乡)。

  刘询心里清楚,自己对不起人家,赐予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允许他退休。不过后来每当朝廷有关于四夷的决策,刘询还是会请赵充国回来提供意见,这时候已经没有谁敢跟老将军唱反调了。

  辛武贤也吓懵了,他不过是想出口气,却闹到这个地步,肯定仕途无望。果然,虽然辛武贤以武功著名,但宣帝后来再也没有启用他担任要职。甚至就连他汉书留传的儿子辛庆忌都在宣帝朝不是很有名气。

  可历史总是很有趣的,就赵家和辛家这样堪比世仇的“交情”,班固居然把赵充国和辛庆忌列为一传。不知这样的巧合,会否是天注定。赵充国和辛庆忌青史留名,排在功劳簿上也是《汉书》带来的奇妙缘分。(不过也悄咪咪的替赵老将军闹心)

  甘露二年,赵充国以八十六岁的高龄去世,谥号壮侯。赵充国算是汉史甚至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老将,一生中最辉煌的战争是在他七十六岁那年打下的,却不想因此痛失爱子一蹶不振,成为他人生的落幕战。(老将军,我会永远记住你丝毫不逊于李广、廉颇的传奇[心])

  赵充国的事已经够烦心了,很快就有比这更让刘询糟心的事来到。案件主角是盖宽饶,他的死也同样让许多人感到惋惜。

  盖宽饶相比赵广汉是另一种性格,说不上是耿直到什么地步,却同样有点不讨人喜欢。严格来说,他不是耿直而是迂腐。(宣帝朝好多人毁在性格上,哎,果然是性格决定命运)

  盖宽饶是一介儒生,很有才华。为人刚直不阿,高风亮节,一心奉公。他对于制度的改革和社会风俗的端正工作都做的很好,宣帝也将他提拔成了司隶校尉。

  可他这个人呢,不仅迂腐还心胸狭窄、得理不饶人。最讨厌的是嘴上缺德,借事讥讽他人不说,动不动就能扯别的人和事上去了。宣帝本来看在他一介儒生,对他冒犯自己旨意的行为比较宽容,只是不再提拔。

  可偏偏盖宽饶心胸狭窄、自命清高,非常不满皇帝不再提拔他。他自以为是到什么地步呢?举两个栗子:

  他做谏议大夫、代行郎中护将的时候弹劾阳都侯张彭祖(宣帝发小)在经过殿门的时候不下车,还连人家爹一块骂,说张安世尸位素餐,对朝政丝毫没有裨益。(大哥,人家张安世暗地帮了刘询多少你知道吗?没有暗箱操作,宣帝怎么可能让霍光生前的好朋友身居高位,你动动脑子好不好)

  可是经过廷尉调查张彭祖其实是下了车的,于是盖宽饶就因弹劾不实还牵扯到大臣而贬官。(我感觉他就是太迂腐,觉得除了他,皇帝就没有人才了,才会对政绩不算显著的张安世那么看不过眼)

  后来平恩侯乔迁新居,请他去喝酒。人家丞相、御史大夫、将军、中两千石官员都去给许伯庆贺乔迁之喜了,盖宽饶硬是不去。最后,许广汉也是厚道人,直接自己去请,亲自斟酒说他来晚了。盖宽饶却说:“别倒多,喝多了,我会发酒疯。”[汗]

  魏相知道他高风亮节,就帮许广汉打圆场:“次公酒醒时也常发疯,何须再饮酒?”(盖宽饶,字次公)其实吧,那场宴会大家都很尊敬他,以为自己卑下,用十分谦恭的目光注视着他。

  可结果,这小子半道离席,直接弹劾长信少府兴起时在酒宴上学沐猴跳舞,失礼不敬的罪名。

  这下可是又扫兴又得罪人,宣帝要治少府的罪,平恩侯求了好久,刘询才消气。

  虽然盖宽饶的气节令人敬佩,可是他却实在是迂腐。这个毛病有人劝过他的,比如太子家中庶子王生就曾写过一封很长的书信,苦口婆心的规劝他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结果这货油盐不进,死活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摊手]

  在当时,宣帝重视刑名法学,对宫中的尚书宦官比较信任,盖宽饶这个酸腐儒生偏偏往枪口上撞指责陛下轻儒重法。结果,一封奏书,要了他的命。

  原文我就不贴了,很没劲。大体就是说宣帝不重视儒术,导致圣道废弛,用法律代替《尚书》《诗经》。应该多实行王道,用仁德教化百姓什么的。balabala一堆[允悲]

  可是你要知道,宣帝是一个奉行汉家制度的人(“霸王道杂之”,后文会讲)。刘询这一生吃过多少苦,神文圣武、法尧善舜于他而言全是忽悠百姓的屁话!最简单的栗子,仁义礼教要有用,为毛大汉还要和匈奴死磕百年,咋不去阵前跟人家讲道理呢?呵呵。

  再加上刘询当时为了赵充国跟辛武贤那点子破事也确实闹心,盖宽饶正好触到他的逆鳞。宣帝看到这样一份迂腐的上书自然是气不打一出来,说盖宽饶肆意诽谤、不知悔改。

  奏书下给中两千石的官员讨论,好死不死的,执金吾是个进谗言的小人。也许盖宽饶以前得罪过执金吾,他就逮住了这个机会搞文字狱,把盖宽饶往死里整。

  执金吾跟宣帝说,这小子提尧舜,那就是想让陛下禅位,犯下大逆罪啊!(这谗言进的,我都想把你从汉书里揪出来,狠狠diss一顿[哼])这时候正直的谏议大夫郑昌站了出来,规劝陛下,说盖宽饶只是忠心忧国,说话词不达意,才会被文吏诋毁。

  不过宣帝和之前赵卬的案子一样,又一次犯了没耐心的错。他对郑昌的话不予理睬,把盖宽饶交给有关部门惩治。结果这孩子跟赵卬一样,是个烈性的。神爵二年九月,盖宽饶在北阙门下拔出佩刀直刭,众人都很惋惜。

  哎,盖宽饶其实很有才华的。他的佩刀曾经割断襌衣下摆,亲自下基层慰问士卒,如今却用于在宫门口自刎。一声叹息,哀婉盖次公来世莫做酸腐文人。

  内朝连出两起命案,把西羌得胜的喜悦冲了个一干二净。那有没有好事呢?有!

  神爵二年秋天,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领匈奴部落一万余人投降汉朝。宣帝诏命管护西域的西域都护骑都尉郑吉迎接日逐王,打败车师国的将军和郑吉一起,受封为列侯。——《汉书·宣帝纪第八》

  是的,匈奴归降,多么振奋人心啊!事情还要从匈奴的内乱说起。

  宣帝的外交有点像孙权——善制衡。宣帝不仅喜欢在外戚、功臣和宦官之间搞平衡、扶植新人、收老臣兵权,还喜欢对外“怀柔”和“以夷制夷”。

  他总是很神奇的可以找好平衡点,让所有势力相互交织、时时掣肘,最后收归皇权,由他来乾纲独断、一统江山!(也就他这种有才华、腹黑又重义的皇帝能做到,稍有差池就容易玩脱了。其实,盖宽饶、赵广汉甚至是后文出场的杨恽,都是这种游戏模式下的bug)

  匈奴内乱说起来很狗血,基本概括就是奸夫淫妇祸国殃民的故事。

  持续五十多年的车师争夺拉锯战在元康四年落下帷幕,很奇怪的是汉朝、匈奴都没怎么占便宜(这段后文讲)。但不管怎么样,咱们算是和匈奴消停了。

  而匈奴的虚闾权渠单于是个亲汉派,之前因为废掉了阏氏导致前任老丈人跟西域联合反叛大汉,顺便把匈奴整的乌烟瘴气,如今终于停战,匈奴单于也产生了朝贡汉天子的想法。

  刘询当然很高兴啊,他一直以来的政策就是怀柔。匈奴、西域的事情他都希望那帮蛮夷能自己解决,反叛就武力镇压(内乱更好,又有人称臣啦2333[允悲])。这次匈奴朝贡,宣帝不仅将贡献的礼物照单全收,还同意了和亲。

  可惜,神爵二年,亲汉派的虚闾权渠单于病死。还记得他以前废黜的阏氏吗?她叫颛渠,是个相当作死的女反派(虽然某方面来说,她是帮我们把匈奴搞得国力衰弱的功臣[允悲])

  在老单于死了以后,颛渠阏氏伙同奸夫屠耆堂(匈奴的右贤王)与弟弟左大且渠都隆奇密谋(都隆奇[汗]匈奴的人名咋都这么奇怪[允悲]),让情人坐上了单于的宝座。于是乎,屠耆堂摇身一变成了握衍朐鞮单于。

  握衍朐鞮单于是个十足的昏君+暴君,反正什么事加速亡国他就干啥,于是把人民群众给逼反了。这里面,就包括了今天的重头戏——日逐王先贤掸。

  先贤掸是个爱民如子的好人,却因为得民心而成为了握衍朐鞮单于的假想敌。朝阳群众虽然都希望先贤掸能跟伊尹、霍光似的把那个上位的奸夫给废了,然后自己做单于。但是,先贤掸并不想搞得生灵涂炭,他只想要免其迫害。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名垂青史的决定——率领其部属数万骑归顺汉朝。

  日逐王归汉,是汉匈关系史上很重要的一笔。匈奴的高级贵族率领治下百姓集体投降汉朝,说明刘询的“怀柔”政策取得了重要实效。

  日逐王跟宣帝上书表示自己要带个一万来人投降,不知真假,宣帝心里也犯嘀咕。这个时候,派谁去迎接先贤掸他们就变得尤为重要。

  于是乎,又一个朝中新贵,甚至可以称为大汉英雄的人物——郑吉,闪亮登场!

评论

热度(17)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